张宏儒 主治医师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2-9-14
下面就目前老年人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及精神问题和常见原因分析如下:
失落感:步入离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对这一切变化老年人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心理上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
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怀旧心理:有些老人很容易留恋过去,他们往往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产生衰老感,又不愿接受老年人的衰老感的产生:一方面来自自身身体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生理机能的衰退,一方面思维能力和智力变化,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如退休,与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观上不接受“自己已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也不愿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处处将自己奉为老人。
情绪改变:如果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疏泄,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疑病症状:老年人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对一些生物性衰老与健康状况的自然下降认识不够,老是担心自己年老多病,担心得癌症,顾虑中风瘫痪无人侍候等等,以致经常胡思乱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叹自己已到“风烛残年”,是半截身子已进黄土”的人。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的好友患重病或去逝,更是紧张、恐惧、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体稍有不适,便会更加焦虑、恐惧。
精神病性症状:有些老人变得多疑敏感,担心钱财被偷等。
细火慢熬老年心灵“鸡汤”
积极补充四种心灵“营养素”
一、善良
老年人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
总之,心存善良的老年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肌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灵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二、宽容
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
老年人如果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而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乐观
乐观是健康心理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可以激发老年人的活力和精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会使老年人悲伤、愤怒、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四、淡泊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是心理健康的免疫剂,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老年人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会使老年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因素都被击退。
保护心灵,善用五种心理自卫法
心理自卫,是指通过心理的及时调适,把个人的感觉与现实的关系稍作修正或改变,使个人易于接受心理上遭受的挫折,而不至于引起内心的过分痛苦与不安的自我保护方法。
老年人常用的心理自卫方法有一下五种:
一、抵消法
即以象征性的事物来抵消不愉快的事,以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如喜庆的日子打破碗时,老人们常说“岁岁平安”;有的老年人把脸上的皱纹,看成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
二、补偿法
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感到不适时,选用某种方法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觉。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会有一种失落感,但能很快找到自己生活的坐标,如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上老年大学、有计划的外出旅游、参加老年表演队、绘画写诗、种花植草。。。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活的更富有情趣,其原有的失落感会逐渐被新的执着追求所取代。
三、合理法
为了自己心理上的需求,从许多理由当中选择其中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并加以强化,以淡化原有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有的老年人丧偶之后,开始非常悲哀,后来想到老伴生病很久,疾病折磨也很痛苦,先自己而去,反而使他(她)得到解脱,这样就会逐渐减轻和驱除内心的痛苦。
四、压抑法
即当老年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的需求无法满足时,通过有意的加以压抑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如有的老人多病缠身,很希望子女陪伴左右,但因为子女忙于工作而不能如愿,此时老人们如果能多一点体贴和谅解,对子女的关系照顾不抱过高的期望,便会合理地压抑自己的这种要求,以避免心理上的失衡。
五、幽默法
当老年人处境困难和尴尬时,可在困难和尴尬的情境中寻找幽默,使自己克服困难和摆脱尴尬,这是心理保持良好状态的最佳方法。
不良情绪危害大,强效排除有四法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良情绪是影响人长寿的一个致命杀手。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心理衰老。
老年人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如下:
一、转移遣忧法
这种方法包括情绪转移和环境转移。
情绪转移指老年人在忧愁烦恼时,可参加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听曲调优美、舒畅的音乐,收看欢乐的相声、影视作品,弈棋,垂钓,养花,遛鸟,运动健身等,都可以排遣心中的忧闷,使不良的情绪得以转移。
环境转移,是指老年人离开或回避令自己悲忧的环境和场所。开辟新的生活天地,是使情志得以调节的好方法。
二、疏导排泄法
当不良情绪处于萌芽状态时,老年人应主动找到知己朋友宣泄积郁心中的忧伤愤怒之事,一吐为快,并可得到同情、安慰和劝告。
三、乐天自足法
老年人要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雅量,淡泊名利,不因失意而苦闷。知足可以使老年人心安理得,坦然面对人生。
四、暗示法
老年人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疏导心里种种不快之事,暗示自己有乐观向上的应变能力,有消除不平之事的心,从而保持心理上的青春常驻。
自给自足,创造快乐四法则
快乐,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的积极情绪。老年人的快乐,主要包括身体上的健康、经济上的满足、被社会所接受、不感到寂寞、觉得自己老有所用。